close
我是先看了許惠珺的育兒實做筆記書之後,才再找林奐均這本 --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。兩本都是非常好的育兒書,很值得新手媽媽參考。
書裡節錄許多丹瑪 ( Leila Denmark )醫師的智慧,不管是其看診經驗或人生的經驗,都讓人受益良多。誠如作者所言,在看任何一本書都要抱持著質疑的態度去想想其中的道理,不是書中說什麼就全盤接受,咀嚼後還要思考,當然若能行動證明那就更棒了。
有助於寶寶一覺到天明的兩件事
- 鋪床要正確:平鋪四條吸水極佳的全棉大浴巾,再鋪床單並拉緊。當寶寶趴睡時即使臉貼透氣浴巾,呼吸仍可順暢,若是吐奶也會被浴巾吸乾,也能避免長疹子。
- 趴睡:腹部朝下較有安全感,且較易自由活動,及使用頸部。在趴著時會抬頭就會使用到頸部和背部肌肉,很快的就能把頭抬起來挺住。若吐奶會本能地把頭移開,浴巾也能吸收吐奶。仰睡的寶寶更易被吐奶嗆到。
如果兩~三個月還不能抬頭,就要擔心。
不管做什麼(或沒做什麼),都是在訓練孩子
今天不讓寶寶哭,寶寶明天就會讓妳哭
- 不是每次哭就表示有需要,哭是很正常的,而且對寶寶有好處。
- 三個月以下的正常寶寶,每天會哭三~四個小時,這段愛哭期會出現固定模式,幾乎可預測。
- 如果寶寶每次哭就讓你緊張兮兮,寶寶很快就會知道這個家是由誰作主。他會養成習慣用哭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。但這些得到掌控權的小孩在長大後並沒有安全感,因為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也不知道什麼對他們有益。父母沒有為他們設線,他們會覺得沒有安全感。
- 如果寶寶知道自己不管有沒有哭,父母都會照顧到他們的需要,他們就會有安全感,不論寶寶的態度如何,父母的做法要永遠一致。
- 當孩子知道一切都是父母掌控,而不是任何他們掌控時,他們會有安全感。
- 寶寶哭的原因有很多,哭多久每個都不同,正常情況下,哭對寶寶發育很重要,一定要哭才能打開肺部充分發展。
餵食
- 只要保持愉快心情,按照時間餵奶,自然會分泌足夠的乳汁
- 每個新生兒會在出生後頭幾天減輕220克左右的體重,但一周內就會回升,接下來每天會增加28克,直到12周大 (每個月約900克)。到五個月大,會比剛出生多3200克。只要體重有持續增加,而且健康,就不用擔心,也不用跟別人比較。
- 寶寶通常在三個月大時開始流口水,表示唾液有澱粉酵素能轉化為醣了,就可以開始餵食物泥。
- 不管如何,如果寶寶不喜歡就不要勉強餵食食物泥
- 寶寶應該在七個月時斷奶,有人在10~11個月大時斷奶。
- 五個月之後,開始用杯子裝水給他喝
- 餵食時只試五分鐘,不要逼迫。若餓得哭鬧先餵點奶填肚子,再餵食物泥。
食物
- 如果模仿小孩整天的活動,你的體內會燃燒掉許多膽固醇。
- 紅肉有豐富的鐵質是身體必需
- 上帝在地上所造的東西都是好的,但不能被極端誤用 (過猶不及)
- 每餐都要攝取澱粉,像全穀和馬鈴薯
- 午/晚餐都要給孩子吃蔬菜,尤其是富含鐵質的綠色葉菜。
- 兩餐之間不能吃點心 (不能喝牛奶、果汁、麵包、餅乾)
- 在快吃飯時,擺一大盤蔬菜,如煮熟的四季豆、雪豆、蘆筍、青花菜、生黃瓜片、生胡蘿蔔條、蕃茄等
- 水果很不錯,但所含的營養並不是最重要的,若食物預算有限,把錢先買好的菜、瘦肉和全穀澱粉食物是更好的選擇。
- 吃太多甜的東西會有過動現象,易哭鬧、怒、情緒失控。
- 只喝水,其他飲料都不要喝,而且是渴了才喝。
- 乳製品只是副食不能當主餐。起司不是好的肉類替代品,優格也不好、喝牛奶易貧血。乳製品別太常吃。
- 攝取太多鈣質會阻擋鐵質的吸收,而產生貧血。
- 一片約8平方公分的起司,相當一杯牛奶。常吃乳製品會致小孩貧血。
- 如果小孩只想吃某些東西,只要說「家裡沒有xxx」到了吃飯時間只把營養食物端上桌,什麼都不用說。
- 骨質疏鬆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,沒有它身體無法利用鈣質。想攝取維他命D,要晒太陽、吃肉、蔬菜和雪魚。
- 在兩餐之間吃點心的小孩易貧血。他們的胃一直沒機會空下來,所以常覺得餓,但又不至於餓到可以吃下一頓正餐。
- 早餐一定要含有蛋白質。
- 做飯要把重點放在簡單和營養兩方面,常吃同樣的簡單菜餚沒什麼不好。
- 不用問孩子想吃什麼或不想吃什麼。不要強迫也不要嘮叨,不要把話題都繞著食物,也不要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壓力。只要把好吃又營養的食物端上桌就可以開動。
- 不要擔心孩子的食量,應該要注意他吃什麼。不要給他飲料或零食,餐與餐之間只能喝水。
其他
- 吮手指比吸奶嘴好多了,但要常幫寶寶洗手。奶嘴的細菌很多。
- 吮手指是自我安慰的方法之一。
- 不要用喝水來安撫寶寶,寶寶可能會因喝太多水,致體內電解質稀釋過度。
- 長牙過程不會有什麼症狀。問題會多,多是出現在媽媽採用「一哭就餵奶」的方式。
- 留意孩子的症狀,但觀察他的行為更重要。不尋常就要帶去看醫生。
- 動物在斷奶後就不再喝奶,不會蛀牙,也不會罹患貧血。
- 如果孕婦有適當飲食,喝牛奶不但沒有必要,反而有害健康。
- 我們幫助孩子要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,不能只看表面。我們不能強迫他出去玩,而是要幫他有體力,讓他自然想出去玩。
CHECK LIST
當發現孩子身體不好,或行為不正常悶悶不樂,先問問自己這些問題。如果孩子的問題和這些沒關係就應該帶去看醫生,因為他可能病了。正常的孩子很快樂,會願意吃東西,不會無緣無故貧血。
- 我給孩子吃的東西對不對?
- 兩餐之間有無間隔五個半小時?
- 兩餐之間有無吃東西?
- 應該吃多少東西,才能使他的血紅素值上升?
- 我有沒有讓孩子養成予取予求的習慣?
- 有沒有在七個月大左右斷奶?還是仍在喝?
- 孩子每天喝多少奶?
- 桌上的菜看起來好吃嗎?
- 孩子吃飯時開不開心?我有沒有常在飯桌上嘮叨?我吃飯時是不是一直注意孩子吃什麼?吃多少?
- 我作的飯菜是不是營養均衡又完整,還是像吃點心一樣?我會給孩子喝含糖飲料嗎?我會在孩子吃飯前先給他喝杯牛奶嗎?
- 我會不會賄賂孩子,如果把飯吃完,我就給他蛋糕吃?
- 孩子會不會覺得能夠吃飯是個特權,而不是件苦差事?
- 孩子的睡眠夠不夠?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